“這兩年,大運河經過治理,生態變得越來越好,我們村也跟著變美麗了!包養網”站在通州大運河岸邊,北京市通州區漷縣鎮包養張莊村第一書記傅程豪說。
張莊村位于通州大運河南側,是一個包養網有著悠久歷史的包養村莊,始建于明代初包養期,距今已有600余年。守著千年大運河,張莊村的村民們對運包養網河包養生態環境的變化有著深刻的印象。“十年前的大運河又臟又臭,人們都不愿意靠近。去年春天正式治理完包養網成,河道變寬了,水也變清澈了,岸上還有跑道、小廣場,我們每天都來散步、游玩,包養聽說今年大運河就要通航了,我們十分期待。”63包養網歲的村民段志寶說。
傅程豪告訴記包養包養網者,為守護包養好大運河,張莊村已“包養網退耕還林”,把1300畝土地變為造林平原。三年前,村里實施“煤改氣”,村民再也不用燒包養煤了,環保又溫暖。這包養網兩年又進行了人居環境整治,村里有了排水道,垃圾分類有序、街道干凈整潔……村里這些年的變化,村民們有目共睹。
“不光人居環境變好了,我們村的文化生活也包養網豐富了。在我們張莊村經常能包養網聽到喧天的鑼鼓聲,望見騰躍的‘雙龍’。前幾天村里剛舉辦了運河龍燈會。”傅程豪介紹,包養網“運河龍燈”是大運河河畔最具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是北京市一張亮眼的文包養網化名片。憑借這張北京市非物質文包養化遺產的招牌,張莊村被評為北京市傳統文化村落。
“我們的龍頭是方口造型,這在北京很少見,龍身是藍色的,藍色代表水,是大運河的象征,這在全市龍燈會中也是獨包養具一包養格。”運包養河龍包養燈會傳承人謝兆亮說。
“我堅持每日走訪,就是想多聽聽村民對村子發展的建議,了解他們的想法。”傅程豪告訴記者,對于村子的下一步發展,他已有了規劃:“包養網我們要充分利用好村子的林地資源,包養發揮張莊村的區位優勢和生態優勢,建立一個占地20包養0畝的森林科普教育基地,以體驗教育為主導,包養網讓廣大中小學生走進自然、熱愛自然,將青少年校外教育、體驗式學習和生態旅游結合,讓村子產業走上一個良性循環的發包養網展之路。”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