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模扶貧,不忘初心 西華攻堅現場S包養經驗閃耀勞模精神_中國扶貧在線_國家扶貧門戶

作者:

分類:

“勞模”——這個閃光的稱號,在共和國的歷史上曾寫下無數絢麗篇章。時下,在如包養網火如荼的脫貧攻堅一線,也活躍著勞模們的身影,“包養勞模精神”光彩包養網熠熠。

5月4日,陽光和煦,位于西華包養網縣奉母鎮的河包養南佳宇農業有限公司生產基地,數十名村民正在忙著晾曬粉條,裝袋封箱,發車外運。這家企業包養擁有優質紅薯種植基地1600畝,產品為純紅薯粉條。

和企業負責人、周口市勞模張國恩細聊得知,企業通過訂單農業方式,帶動周邊5個種植專業合作社、28個自然村和1000多個農戶,發展優質紅薯25000多畝。“每斤紅薯以高于市場價0.2元的價格回包養收,能為群眾增收200多萬元。”

翻閱西華縣勞模資料,該縣現有國家級和省、市、縣勞模404人,不少是企業的廠(場)長、經理,科研骨干或能工巧匠。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西華縣總工會動員引導各級勞模發揮先進引領作用,包養搭建脫貧橋梁,拓寬增收渠道,促進貧困戶脫貧致富。

全國人大代表黨永富是“全國五一勞動獎章”、聯合國“科學之包養星”勛章獲得者,包養長年潛心科研,成功研發生產了除草安全添加劑、化肥促進劑等產包養品,在全國推廣面積超過6000萬畝。成名后的黨永富沒有忘記生長的熱土,先后為家鄉培訓6000多人次,無償捐獻價值300多萬元的產品支持土地綜合治理。

去年,黨永富種植的20萬畝小麥,通過中草藥拌種、綠色病蟲害防控、化肥減量等綜合過程管理,不僅化肥、農藥減量包養30%,還使小麥提質增收。

全國勞模凌國鈞則是一位土生土長的農民科技工作者包養網,在西華有苗木種植基地1500多畝,是中國農科包養院鄭州果樹研究所定點的試驗示范基地,享包養有豫東“苗木大王”的美譽。脫貧攻堅,“苗木大包養網王”自然包養不甘落后。凌國鈞把自己的千包養網余畝苗木基地,無償提供給200多戶群眾,在樹行空地種植包養網花生、辣椒,每畝年收入在10包養00元左右。為幫助有土地、無技術、無資金的貧困群眾包養網自主創業,凌國鈞免費提供技術、種子,包銷苗包養木。

勞模扶貧,不忘初心。近年來,西華勞模免費為貧困群眾開展技術培訓3萬多人次,推廣優質果蔬面積5萬多畝,累計為幫扶對象增加收入2包養網50包養網0多萬元;搞好技術傳包養、幫、包養網帶,幫助貧困群眾自主創業1000多人,不少貧困戶當年實現脫貧;“勞模”企業金融扶貧1300多戶,每年平均可為幫扶家庭增加收入200包養網0元。“一對一”幫扶困難大學生100多包養網人,慰問困難群眾的錢物更包養網是不計其數。

實踐者說

勞模風范永遠光鮮,勞模精神永不褪色。勞模身上體現出的奉獻精神,是我們做好縣域工作特別是脫貧攻堅工作的無窮力量。

——西華縣委書記林鴻嘉 (記者趙春喜通訊員嚴相合張國包養網棟)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