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包養故事寧5月27日電 題:劉入包養源:群眾脫貧致富的“領頭羊”
新華社記者 何偉
“只要努力奮斗,一只手也能撐起一片天。”廣西博白縣桂源農牧有包養網評價限公包養網評價司總經理劉入源這樣說。
這些年,身包養網殘志堅的他,艱難開創養羊產業,帶包養網單次動600多戶貧困戶脫貧增收。
劉入源出生在博白縣江寧鎮長江村,今年37歲。1999年,一場意外使他失去右手掌。他沒有自暴自棄,1個月后學會了用左手寫字,兩個月后學會了穿包養網比較針引線、縫衣服包養。他從玉林市衛生學校畢業后,在藥店打過工,開過茶葉店,積極樂觀地生活著。
2009年,劉入源發現養羊產業前景不錯,拿出全部家當引進31只黑山羊,創辦了廣西博白縣桂源農牧有限公司。由于沒技術、包養沒經驗,3個月內羊全部死亡包養,導致血本無歸。面對質疑的目光,劉入源沒有退縮,舉債3萬包養多元繼續養羊。他拜包養感情師學藝、改造圈舍,甚至把自己的床搬到羊包養網圈里。
“那段時間,我幾乎與羊形影不離,羊吃東西包養,我就包養蹲在旁邊看;晚上羊睡覺了,我也睡在旁邊。通過細心的觀察,我能判斷它是餓了、冷了,還是要生小羊了。”包養網劉入源說。1年后,山羊存欄量達250多只,他賺到了“第一桶金”。臺灣包養網
經過不斷摸索,公司效益越來越好。但是,看著鄉親們依然貧困,劉入源心里不是滋味,決心帶著大家一起發“羊財”。
劉入源采取“托管代養”方式,把羊寄養在農戶家里,全程提供技術、防疫指導及飼料,并保價收購小羊,讓農戶包養網推薦“旱澇保收”。他利用養羊協會等平臺,通過“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帶動貧困戶養羊增收。目前,博白縣桂源農牧有限公司已發展成為集研發、包養app生產、繁殖和供銷于一體的大型養殖基地,山羊存欄量3600多只,年銷售收入500多萬元。
在劉入源的指導和幫助下,曾經的貧困戶李承包養網德成為當地養羊大戶,最多時養殖山羊200多只,家里不僅蓋起包養情婦了小樓,還娶上了媳婦,日子越過越包養情婦紅火。目前,包養app劉女大生包養俱樂部入源已帶動博白縣多個鄉鎮以及藤縣、上思等地數百戶貧困戶,每戶增收2萬多元。
春季是山羊疾病高發期,劉入源組織公司畜牧專家到貧困戶的羊舍,為山羊注射疫苗。一些養殖戶存儲草料告急,劉入源又向博白、南寧、梧州等地養殖基地借出6萬多元包養的草料。
劉入源告訴記者,博白縣桂源生態循環產業(核心)示范區一期項目包養網交付使用后,將促進當地養羊產業包養網規包養網模化、集約化發展,進一步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
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后,劉入源持續關注特色產業扶貧和鄉村發展,積極反映群眾呼聲和期盼。今年全國兩會上,他提包養一個月價錢出了加大農產品冷鏈物流建設力度、大力培植“本土人才”助力包養條件鄉村振興的建議。劉入源表示:“我將不斷努力,做好帶動群眾脫貧致包養故事富的‘領頭羊’。”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