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最佳一包養“財政部長”只住小旅館 豪擲2500萬是為何_中國發展門戶網-國家發展門戶

作者:

分類:

“你不知道鼓聲會傳多遠”

非洲剛果有個諺語,“擊鼓的人,不知道鼓聲可以傳多遠。”

王建煊并不看重演講的規模,“三百人我也講,三十人,三個人,一個人我也講。”每一次演講,他都視為一次鼓聲敲擊,即使聽者沒有很大的捐款能力,但如果深受啟發,也許會分享給自己的親包養戚、朋友,最后“感染了一個有力量的人”。

有一次,王建煊受邀出席臺灣一位企業家朋友兒子的婚禮,并擔任證婚人。席間,同桌嘉賓—一位叫趙天星的企業家與他攀談起來,并了解到包養網他的“撿回珍珠計劃”。趙天星的太太即將過60大壽,他本打算找朋友去日本買60包養網車馬費顆珍珠送給太太做禮物,聽完王建煊的介紹,他跟太太商量了一下,當場決定不買珍珠,而是將錢捐給王建煊創辦的“愛心第二春文教基金會”,在新疆烏魯木齊找到60名“珍珠生”,以夫人的名字開設了兩個“珍珠班”。

此后趙天星一直關注“撿回珍珠計劃”,并認捐了更多的“珍珠生”。他的孫子、孫女四五歲時,從美國回臺灣過年,會親手做餅干,在跨年夜到街上賣給看101大樓放焰火的民眾,所得的收入也捐給了基金會。

“錢不會太多,但目的是讓小孩子從小就去做,將來他們也會接著去做這種有愛心的事。”王建煊說。

王建煊的演講并不是每一次都跟籌款有關,聽眾不同,他包養甜心網的演講內容也不同。如果受邀去學校演講,對于學生,他會啟發他們如何包養網做一個好學生,對于老師,他會分享如何做一名好老師。對于家長,他會告訴家長如何幫助孩子邁向成功。

“如果老師能夠做一個好老師,把孩子教育成材,這也是愛心哦。如果老師說我要好好備課,這也包養網ppt是愛心哦,不一定全是捐錢,幫助窮人。”

他也會跟珍珠班的學生聊天,講他小時候家境的不易。剛懂事的年紀,王建煊全家隨父親從安徽合肥到了臺灣,為了生活,他半夜要起床搓蠶豆剝皮,天亮去市場叫賣青菜,貼補家用。在艱苦的環境中,父母把三個孩子全部供養讀了大學。1965年,王建煊以高分考取臺灣政治大學第一屆財經研究所,1970年夏被派往美國哈佛大學國際租稅班深造,后來當上公務員,改變了一家人的命運。

“我家里也很窮,窮反而是我們的力量。”王建煊告訴學生們,“教包養合約育是讓窮人翻身的工具。”很多“珍珠生”聽完演講,一下子就哭了。

目前,在大陸140多所學校,接受過資助的41000名“珍珠生”,讀書動力十足,老師們不得不建議他們少用功,多休息。王建煊曾在一所學校里看到滿滿一笸籮包養行情廢棄電池,都是“珍珠生”在宿舍熄燈之后,打手電筒夜讀用掉的。

今年7月,共有6000多名“珍珠生”參加高考,68%過一本線,90%的學生分數超過二本線。有些學校的珍珠班,100%考上了重點大學。幾年下來,考上清華、北大的“珍珠生”有數十名,還有幾位以全額獎學金被新加坡、香港等地大學錄取。

2短期包養013年,由已經大學畢業的珍珠班學生捐助的“珍珠班”啟動,目前已經捐助兩個班。

王建煊傾力演講,不收錢,不收紀念品,自掏差旅住宿費。他希望有一天可以影響到“有影響力的人”,中國大陸的教育部長、國務院總理甚至習近平主席,都在他的期待之內。

早年王建煊在大陸捐贈修建了近300所希望小學,其中,位于四川地區的十幾所學校,地震中無一倒包養價格塌。汶川地震之后,各地政府加強了對校舍質量的重視,出資新建了大批教學樓,民間力量逐步退出,這讓王建煊看到了由政府政策主導產生的巨大推動力。

包養網比較

“將來我希望能夠影響到中央。假如我跟民政部部長、教育部部長講這個事情,我會建議如果有人捐一包養網顆珍珠,政府相應也捐一顆。”他說,“如果能說動習近平主席也這么推動的話,影響有影響力的人,比自己捐款,影響包養甜心網力不知道要大多少。”

這是王建煊心中重要的vision(愿景),“很多重要人物我都見過。有那樣的機會就包養網講,說不定會影響到一兩個人物哦。”

“中國如以愛心大國崛起包養留言板,將是全人類的福祉”

在大陸成立“撿回珍珠計劃”的第一年,他原本包養計劃捐100顆“珍珠”,并募到了足夠的錢,但是因為了解的人少,真正報名加入珍珠班的只有21名學生。其中,大部分捐款來自臺胞和海外人士,大陸只有一人捐款。

經過十余年的推動,目前來自大陸的捐贈比例通過包養行情浙江省愛心新華教育基金會,已經達到了65%,王建煊對未來的前景很是看好。“大家都是炎黃子孫,有愛心。人多的話,一人一天一塊錢,就是14億。一年再乘以365,不得了的。”

王建煊看過一個報道,十年前有人做過研究,到2030年,中國大陸會出現一個“美國”,意思是“美國現在三億人口,平均五萬美金收入,屆時中國也會有三億人,跟美國的人均所得一樣。”

“中國人口有五個美國那么大沒用。現在一個美國,依靠國防、科技、文化,在全世界呼風喚雨。如果成長為一個愛心大國,中國的崛起,將是全人類的福祉。”

王建煊的慈善視野并不臺灣包養網僅僅局限于大中華地區。他走訪過菲律賓、緬甸,尤其在緬甸,他看到很多人喝的是未經任何處理的臟水,因此生病甚至喪命。今年年初,他在緬甸創辦包養管道了Chit Mit Tar(注:緬甸語“我愛你,我疼愛你”)基金會,為緬甸人民打井、修橋、施粥,認養孤兒院,并啟動職業培訓中心。

待條件成熟,王建煊計包養俱樂部劃帶一個投資訪問團前往緬甸,了解當地投資情況。“如果有一家投資,就有1000個家庭得救,比我們做的這一點事情好。企業家可以做大愛心。”

一步步達成愿景

王建煊和老伴膝下無子,父輩也早包養網已去世。夫妻包養網倆無牽無掛,專心向善。

他感謝妻子對他的支持。“我不是成功的人,只是努力做愛心事,這樣的人背后一定還有一個更大的愛心支持。我捐出去兩千五百萬人民幣,她如果不贊成,我捐得出去啊?”

包養網車馬費

王建煊在美國有一個朋友,包養包養網答應他捐贈一包養金額所小學,并特意打電話囑咐他,不要告訴自己的妻子。最后捐贈未成,王建煊猜想“內部還是有點問題”,“志同道合,夫妻一起做,才能做成功。”

在臺灣,王建煊專門成立了一個無子西包養瓜社會福利基金會(以下簡稱“無子西瓜”基金會)。無子西瓜,是對沒有孩子的包養網推薦夫妻的戲稱,通過這個基金會,王建煊夫妻二人幫助沒有子女、擔包養網ppt憂自己老年生活的老人們。

通過和銀行簽訂信包養意思托契約,“無子西瓜”基金會以法人身份,幫助老人監督醫院、養老院對他們的醫療和照料,并在他們重大手術時負責是否接受手術簽字。如果沒有“無子西瓜”基金會簽字,相應機構就拿不到銀行所付的錢。

問及王建煊包養條件生命中重要的時刻,他的感受并不強烈。“沒有,都是一步步這樣子做過來的。”

為官時,他說“包養俱樂部會講問題,會解決,是將才。會講問題,不會解決,是笨蛋。”做公益遇到困難時,他認為“愛心夠強,就會想出解決的辦法。”

“我有愿景,但不是一下子就達到。我有一步步在走。一開始資助100顆‘珍珠(生)’,太多,做不到,不要緊。我資助一顆嘛,一顆兩顆,總會做到。我不停,一定會做到。”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