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成都簡陽市禾豐鎮丙靈村的200余畝紫香包養網糯水稻谷穗低垂、顆粒飽滿,陣陣稻香沁人心脾。丙靈村駐村包養網第一包養書記唐興權每天都要來稻田邊走走,查看稻谷長勢,拔除田里雜草。
“你看看,每一粒稻谷都是紫黑色的包養網,產出的米也都是包養紫黑色的。”唐興權告訴記者,這種紫米很受消費者歡迎包養網,至少可賣到10元一斤,8月底全村將收獲優質稻谷15萬余斤、加工商包養網品稻米10萬余斤,實現經濟產值120萬余元。
作為脫貧村的丙靈村是如何與紫稻結緣的呢?時間回溯到2021年7月,成都市農林科學院副研究員歲立云下派至丙靈村,擔任包養網駐村第一包養書記。歲立云發現,經過脫貧攻包養網堅,村里包養的包養網路、水、電、氣、光包養纖、網絡等基礎設施已基本完善,但產業仍然是短板。
歲立云了解到院里的水稻研究室培育的紫香糯水稻非常不錯,正在尋找示范基地。這是成包養都市農林科學院的水稻專家幾年前在成都平原收集到的一個地方包養網特色品種資源,屬于有色米的一種,俗稱紫糯米、血糯米,食味香甜且甜而不膩,營養價值很高。歲立云的同事們通過恢復種性、除雜復壯、單株優選等措施,并配套成熟的生產和管理技術,產量已經由原來的500斤/畝左右增加到了800斤/畝,品質也進一步包養網提升,很有市場潛力。
在包養網歲立云的積極爭取之下,2021年,丙靈村試種了1.5畝紫香糯水稻,獲得成功。此后每年種植面積不斷擴大,今年,丙靈村已建設繁育制種基地30畝、商品稻生產包養網基地200余畝、商業(管理、展示、營銷示范)中心1個。
丙靈村包養黨總支書記包養楊廷秀率先示范,種植包養了近兩畝紫香糯水稻。她懂電商,去年在網上掛出后供不應求,一畝稻田的產值達到5000元左右,她的成功也點燃了村民種植紫香糯包養水稻的熱情。如今,在丙靈村講起紫米的好,村民個包養個都能說上幾條。
去年10月,來自成都市交包養通運輸局的唐興權接任丙靈村駐村第一書記,也接過了紫香糯水稻產業發展的重任,并逐漸形成了清晰的產業發展思路——擴大包養網規包養模、提高產量;統一標準、科學生產;包養延伸鏈條、培育品牌。
唐興權告訴記者,丙靈村注冊了“丙靈香”商標,未來要開發多種紫香糯加工商品,將資源、科研和產業發展優勢轉包養化成品牌優勢、市場優勢,將紫香糯水稻包養網產業發展成丙靈村的“金名片”。
初秋的太陽包養網依然火辣辣,熱風吹過大地,掀起層層紫色稻浪。在這紫色的豐收大道上,丙靈村正以“一棒接著一棒跑,一任接著一任干”的精神,將心中的“紫稻夢想”一步步變為現實的豐收圖景。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