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
“為登記那天精神帥氣些,我花三個月工資50元買了最流行的中山裝”
上世紀80年代的結婚登記證,印有毛主席語錄:一切革命隊伍的人都包養行情要互相關心,互相幫助。重慶晚報記者在櫥窗包養網內展出的結婚登記證看到,形如獎狀,內容簡包養單,包養網僅需當事人的姓臺灣包養網名,無需其他信息(如圖)。包養網
金永輝,5包養故事8歲,家住大坪,1984年與妻子在江北區扯證結包養甜心網婚。他告訴重慶晚報記者,與妻子是多年的鄰居,包養感情所以也算老相識。回憶結包養婚登記的那天,金先生至今記憶猶新,“那可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激動包養甜心網得頭天一夜包養網沒睡。”包養網VIP
他說,當時自己每月工資只有18包養合約元,為了結婚登記那天包養能包養意思打扮得精神帥氣包養站長些包養,他狠下心買了一款當時最流行的中山裝,“遭了50元包養,包養網差不多是我三個月包養網的工資。”
“那時候登記過程不復雜,不需要照相。結婚證也很簡單,就是對折的一包養網張紙,像獎狀一樣,可惜后來不知怎么弄丟了。”金永輝包養說,扯證當天,他和妻子還帶了包養糖果送給包養價格證婚人包養網比較。
王崇清說,隨著改革開放,包養網我國法制逐步完善,結婚證不再是夫妻兩人臺灣包養網壓箱底的紀念品,而是真正意義上的法律文書包養俱樂部。如今的結婚證包養網取消了復雜的圖案,并由獎狀式變為護照式,方便攜帶。重慶晚報記者 周小平 包養合約圖片除署名外由永川民政包養情婦局婚姻登記處提供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