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包養三沒”村莊破題三招——山東青島平度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的實踐探索_中國網

作者:

分類:

農村人居環境與群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與農村百姓的幸福指數緊密相連。但是,對于不少底子薄、人口老齡化嚴重的村莊,想要一改舊貌換新顏,實非易事——“沒錢”“沒人”“沒法子”,農村環境提升怎么干?這些問題在青島市平度市,或許都能找到答案。

作為山東省的傳統農業大縣,平度包養網比較在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的過程中,面臨整治面積大、治包養網理底子薄、經濟基礎弱等難題。近年來,平度科學把握村莊定位,加強黨建統領,調動群眾參與,引流社會資源,探索出一條傳統農業大縣包養甜心網有效提升農村包養人居環境的實踐之包養路。包養網

怎么解決“沒方法”——書記帶頭,黨建統領,自上而下帶著干

雪霽初晴,平度蓼蘭鎮醫官莊村的各條村道上,雪被齊齊整整推到路兩旁,看不見一點泥水污漬,怎么能做到這么干凈呢?“俺們村村民習慣好,從沒有亂堆亂扔的,啥時候都是這么干干凈凈。”村黨支部書記劉文平用簡單的一句話概括了村莊如此整潔的緣由。村小人少是醫官莊村的特點,105戶住包養合約戶中常住的只有80多戶,且基本都是老人。在農村生活了大半輩子,老人的好習慣是怎么養成的呢?

記者在與劉文平包養網單次的細聊中發現,這個“好習慣”的背后是黨支部帶著大家培養了十幾年的結果。“以前大家也沒什么衛生意識,家里的垃圾出門就倒,房前屋后誰占著地方誰就堆上草垛。有些人家做飯洗衣的水就直接潑門口,夏天路過蒼蠅嗡嗡飛……”回憶起十幾年前的村莊,劉文平也是連連嘆氣,“也不能怨大家伙,都在農村生活了大半輩子,過去對生活環境的要求不高,大家自然也沒什么環境和衛生意識。”為了改變大家伙這種亂扔亂倒的習慣,劉文平帶著村“兩委”班子,成立督查小組,18個黨員任組長,聯戶包街帶著干。

“當年村里最大的兩個問題就是柴草亂堆和垃圾亂倒。”劉文平介紹,他和各小組組長就挨家挨戶去勸說,讓村民將柴草碼整齊放廂屋里,不管發現誰包養網家將柴草堆放在外面,立馬給清理走。為解決垃圾亂倒,村里在村頭村后設立兩處垃圾存放點,引導大家每天晚飯出門溜彎時把垃圾倒了,第二天早上統一運走。

習慣的養成需要時間。為了讓大家保持好,村里黨員組成的督查小組每周五、周六定時檢查。在日復一日的堅持中,醫官莊村村民養成了良好的衛包養生習慣。劉文平介紹,為了充分發揮黨建引領的作用,如今村里每月還開展“黨建引領新征程、人居環境新風尚”主題黨日活動。黨員做先鋒,推行“村、片、組、戶”四級網格化管理,落實干部包街、黨員聯戶、專管員日巡查制度,確保村莊的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專人抓、專人管。

“你就天天蹲街頭看,我們村包養沒有一家亂扔垃圾的,就算誰家房前屋后偶爾堆點東西,不用等我們督查小組去勸說,路過的村民就去提醒了。”劉文平自豪地跟記者“打包票”。如今,醫官莊村已經被平度市列為“村村到”檢查的“免檢村”。

怎么解決“沒人干”——利包養網益聯結,信用積分,“沒人干”變“搶著干”

一進臘月,同和街道劉家張村家家戶戶就開始“緊張”起來。“俺們村每年臘月二十四都要頒獎,到時候誰家是優秀、誰得了先進都會公布出來。”

村民口中的頒獎儀式女大生包養俱樂部,是劉家張村近年來以信用積分掛鉤人居環境考核構建的獎勵機制。村里依據《人居環境考核管理辦法》《美麗庭院創建管理辦法》,進行信用積分考核,這些積分不僅關乎榮譽,還與村里的福利發放等掛鉤,計入包養網車馬費信用檔案。“以前大喇叭天天喊大家不要亂扔亂倒,現在不用多說,大家都想方設法為村莊美化添助力,生怕自家被落下。”劉家張村黨支部書記劉德臣介紹。

將信用積分與人居環境掛鉤成為平度調動群眾參與積極性的好方法包養網。近年來包養甜心網,平度拓展優化“信用+社會治理”應用新場景,在全市1791個村莊建成信用體系,結合包養鎮村實際制定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信用積分評賦和獎懲辦法》,包養網以信用體系建設為抓手,通過設立道德銀行、信用合作社,開展美麗庭院評選、環境衛生紅黑榜、信用積分等活動,激勵群眾自發參與村莊人居環境整治。

除了運用信用積分調動群眾參與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的積極性,平度還探索出更多的“解題思路”。

在南村鎮東辛莊村,通過村民入股村經濟合作社、返還衛生清理費等措施,將村莊人居環境整治與村民經濟利益掛鉤,形成利益聯結共同體,構建齊抓共管新格局。

“農民群眾是人居環境整治的受益者包養價格ptt,要實現農村人居環境從臟亂差到潔凈美的轉變,必須讓群眾成為參與者、建設者,包養網共建美麗家園。”東辛莊村黨支部書記劉志剛深有感觸。2020年春,村黨支部牽頭成立了青島東辛莊社區服務包養故事專業合作社,將人居環境整治納入合作社運行管理范圍,明確門前“三包”制度,對環境衛生清理不及時的,由合作社出資清理,并在微信群內公布花費明細,年底統包養管道一歸入分紅報賬。

“我們村的合作社雖然不是以包養網比較賺錢為目的,但是在運行過程中不僅讓大家伙享受到了一定的分紅,包養更重要的是為我們‘賺’到了整潔、美麗的好環境。”劉包養志剛告訴記者,接下來村莊會不斷健全合作社的財務管理、收益分配、章程、社務等制度,使其在村莊治理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怎么解決“沒錢干”——集體經濟反哺,企業幫扶,多方聚力繪畫卷

暮色起,華燈上。走進蓼蘭鎮南官莊村,寬闊的馬路上,一排排銀杏樹排成筆直的“哨崗”,造型漂亮的路燈點綴著璀璨夜空,熱鬧的小廣場上歌聲悠揚……這樣的夜景一點不輸城市社區。

“以前,村集體一年收入滿打滿算也就6萬元,想建設村莊,錢包不允許啊。”村黨支部書記彭治學回憶。2020年,七河生物項目落地南官莊村,村莊搶抓發展機遇,注冊成立了共富公包養司,從土包養網比較地流轉、勞務管理、租賃種植、原料供應、產品包裝五個方面重點發力,村集體可支配收入達到58萬元。“我們不光想著一步步變富、變強,還要變美、變好。”彭治學告訴記者,村莊下功夫發包養網心得展經濟的同時,也不忘村莊面貌改造提升。

“政府撥款加上包養村集體賺到的錢,我們修了路,更換了路燈,做了綠化。”不光村集體經濟反哺村莊建設,南官莊村還與七河生物進行村企共建,每個星期由企業幫助村莊清掃一次主路。企業還為村莊提供挖掘機、鏟車等各種機械設備,幫助村莊推進環境治理工作。

“有了企業幫助,我們村保潔員的工作壓力減輕了不少,村莊打掃得比以前更干凈徹底了。”彭治學介紹,下一步村集體還將引進一條菌菇加工生產線,進一步增加村集體收入。

包養網明年錢賺多了,我們就把村里的路鋪上瀝青;小街上的排水包養網溝也統一處理,換上高密度蓋板;每家門口都要栽上綠植……村里小廣場上現在來玩的外村人也越來越多,村里再有富余,就鋪上塑膠跑道!”聊起以后的規劃,彭治學充滿期待。

南官莊村通過發展集體經濟和村企共建來提升村莊人居環境的做法,給不少“錢袋子”緊張的村莊提供了經驗。

在田莊鎮,通過“村企共建、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思路,依托轄區中小企業數量多、分布廣的優勢,組包養網織開展“村企結對共建”活動,目前共有青島海達石墨、明皓機械等28家企業與村莊結對,累計出動機械300余臺(次),捐款近150萬元,幫助村莊提升人居環境。在李園街道西馬家疃村,通過開展“信用西馬、村企共建”行動,企業為村莊提供機械和硬件援助50余次,捐款捐物40余萬元,協助村莊解決環境衛生等各類“老大難”問題……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