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美術館館長、《騎馬看中國》作者曾孜榮進行主旨演講。[天星調良馬術 供圖]
《騎馬看中國》一書于2020包養網年3月出版。該書以馬為線索,視角獨特地講述了個人與馬的故事,展示著全新的馬文化的世界。同時,用中國古畫包養管道的角度賞析馬文化、演繹中國傳統美學,潛移默化地為大眾帶來了思維、意識上的熏陶。
“馬兒在繪畫中出現,可以追溯到史前時代的巖洞壁畫。約3500年前殷商時期,象形文字的‘馬’,出現在甲骨文中。2500年前,東周貴族已經普遍包養網單次使用馬車雛形。‘四牡騑騑,周道倭遲。豈不懷歸?’《詩經·小雅·四牡》中,就離不開對馬兒的描寫。”曾孜榮的分享從中國數千年的歷史文明開始。
“在視覺的森林里,尋找美學的黃金葉子,”曾孜榮如是說。該書以“名畫里的馬”為切入點,為愛馬人展開了一副中國傳統歷史文化畫卷。它挖掘古畫中的馬包養軟體文化,期待將古代的藝包養網評價術、歷史、文化與現代人的生活融合。這與天星調良馬術倡導的“馬術包養網不僅是運動,更是健康時尚的生活方式”不謀而合。
《騎馬看中國》分享會 [天星調良馬術 供圖]
“馬是中國文化的簡史,它過去承載了‘行’的職能,是人們生活女大生包養俱樂部里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很多繪畫、詩歌作品里都少不了包養馬,我們用馬為線索來考古中包養國傳統的藝術瑰寶會發現非常有趣、好玩,這里有一個獨特的精神世界。我們包養也希望通過《騎馬看中國》系列馬文化書籍以及課程,把這個世界展示給大家,希望對正在成包養網車馬費長中的青少年群體帶來良性的影響。”紫蔚文化總裁王怡說。
知名表演藝術家濮存昕也是馬術愛好者,多年來他參包養與場地障礙賽、盛裝舞步兩個項目的訓練,也是一位馬主。在讀完《騎馬看中國》這本書之后包養網,他寫了下推薦語:“千百年,馬注視人類的目光就如同我們看到的月亮是亙古不變的。這本書讓我感到馬是人類最親近的動物,它們渴望我們的愛護和尊重。”
2021天星調良馬術場地障礙大賽于4月9-11日舉辦。[天星調良馬術 供圖]
“馬與人的關系是戰友,馬術包養網站不僅僅是運動,更包養感情像是老師,在孩子的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天星調良馬術創始人、總裁王薔看到自己身邊有越來越多的青少年開始接觸馬和馬文化,深感欣慰,更希望未來更多人能走進馬術俱樂部,從一本書、一個與馬有關的小物件開始,感受馬術運包養app動并將其融入自己的生活。
王薔對場地障礙賽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她說,人和馬需要共同越過高難度的障礙,沒有信任、沒有協作、沒有互相的托付,是不可能達成目標。所以,人和馬之間的關系,是一種戰友和戰友之間包養的關系、是生命與生命互女大生包養俱樂部相托付、互相配合的關系。“包養妹從馬術運動中,人們能夠領悟、體會的不僅僅是運動本身,更是一種類似人生臺灣包養網的教育。” “運動無國界,文化也是無國界的。我們希望馬術這項運動以及馬包養網心得主題文化都能夠成為中國的文化名片,也希望中國的大眾能夠更好地感知它、享受它!”
2021天星調良馬術場地障礙大賽期間的馬術嘉年華。[天星調良馬術包養價格ptt 供圖]
據悉,2021天星調良馬術場地障礙大賽于4月9-11日舉辦,由北京崔各莊鄉政府、北京市惠民文化消費季支持。近年來發展成為集高水準馬術賽事、馬術運動產業、文化藝術交流、生活方式展、講座論壇等一體的國際級馬術嘉年華。賽事期間,觀眾還欣賞到由雕塑藝術家王海波指導、優秀青少年騎手史知讓創作的《源》《以夢為馬》《好玩兒》三座馬主題公共藝術雕塑,與親朋漫步草地,享受現場制作的美食,參與童真馬術游戲等。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