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支持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意見》答記者問_中國扶貧在線_國家扶一包養價格貧門戶

作者:

分類:

為全面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落實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支持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實施意見》,國土資源部進一步解放思想,翻箱倒柜、傾囊相助、挖地三尺,打破條條框框,制定出臺《關于支持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切實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新政策有何新亮點?含金量在哪?12月6日,國土資源部召開新聞發布會,有關負責人就《意見》的有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增減掛鉤節余指標可跨省交易流轉

記者: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在助推脫貧攻堅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助推深度貧困地區方面包養網有什么新的亮點?

相關負責人:2005年國土資源部開展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十多年來增減掛鉤節余指標的使用,經歷了從縣域到省域到跨省交易的超常規變化,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增減掛鉤收益越來越成為農村農業發展的助推器。據統計,2012年以來增減掛鉤收益返還農村資金總額達2753億元,項目區農民人均年收入增加了30%以上,對于貧困地區更是起到了關鍵作用。

2016年2月至2017年9月,通過節余指標省包養網域內流轉,貧困地區獲得級差收益461億元,超過同期中央財政對易地扶貧搬遷的投資規模,充分顯化了土地級差收益,為扶貧開發提供了重要的資金保障,改善了農村生產生活條包養app件,提高了農地的綜合生產能力,增加了農民的生產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

通過增減掛鉤擴大了土地經營規模的面積,改善了農民生產條件,大大增加了農民生產性收入;通過易地安置,住房得到了新建和改建,增加了農民財產性收入,特別是深度貧困地區,通過住房、農家樂的經營和共享包養旅游的開發,大大增加了財產性收入,這也是脫貧攻堅重要的渠道和手段。

增減掛鉤節余指標的流轉也促進了節約集約用地和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推動了美麗鄉村建設,有力助推了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意見》將增減掛鉤節余指標由省域范圍內流轉擴展到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省份之間,也就是跨省流轉和包養交易,并細化了政策措施。這又是一個重大的政策利好,各方都很期待。

考慮到脫貧攻堅任務重、時間緊,還有3年就要與全國人民一起奔小康,一個完整的增減掛鉤項目完成要3年以上,《意見》規包養價格ptt定,允許增減掛鉤實施方案批準后按一包養價格定比例預先使用或交易部分增減掛鉤指甜心花園標,允許透支和預支。同時,深度貧困地區都包養網是生態環境限制較多的地區,增減掛鉤的拆舊區往往難以復墾為耕地,《意見》提出在確保耕地面積不減少、建設用地面積不增加的前提下,對于增減掛鉤拆舊區的復墾堅持因地制宜,按照宜包養感情耕則耕、宜林則林、宜草則草的原則進行復墾。

對于深度貧困地區所在省份來說,要根據扶貧開發和長遠發展的需要,合理安排拆舊區的復墾規模,妥善安置搬遷的人口,合理分配和規范使用節余指標的收益,對于對口幫扶援助的省份來說,要按照與深度貧困地區協商確定的流轉規模和價格,優先安排深度貧困地區節余指標交易,交易金額要全額撥付深度貧困地區所在省份。當前,有關的省份正在積極協商落實這項政策。國土資源部將加強跟蹤指導,切實將這項政策執行好,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指導深度貧困地區編制好村土地利用規劃

記者:助推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在土地利用政策方面國土資源部還有哪些政策措施呢?

相關負責人:為助推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我們圍繞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研究制定支持農業、農村發展用地保障政策,推動深度貧困地區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的發展,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依據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意見》提出,探索以出租、合作包養等方式,盤活利用女大生包養俱樂部空閑農房及宅基地,鼓勵農村建設用地整治節約的土地采取入股聯包養網營等方式,用于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的發展。同時,根據旅游、設施農業、光伏扶貧等現有用地政策,提出了保障鄉村旅游、養老、設施農業、光伏扶貧等建設發展的支持政策。

記者:《意見》提出科學安排村土地利用規劃布局,請問推進深度貧困地區村土地利用規劃在編制實施方面有什么具體的措施?

相關負責人包養條件:鄉村振興要規劃先行,脫貧攻堅更要規劃先行。我國目前有55.9萬個行政村,長期以來鄉村規劃處于包養缺位狀態,農村建設用地數量很多,包養網評價閑置浪費很大。針對這種情況,國土資源部今年以來積極推進村土地利用規劃編制工作,印發了《指導意見》和《技術導則》,聯合共青團中央舉辦包養網了村土地利用規劃志愿服務專項包養網行動。

目前,已在全國開展了8300個村土地利用規劃的編制,完成1300多個,形成了一批好成果、好包養經驗、好方法,給農村建設、農業發展、農民增收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效果短期包養,編制村土地利用規劃正成為新時代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營造和社會建設活動。

下一短期包養步,我們將更加注重發揮土地利用規劃的引領作用,調動各方的力量幫助和指導深度貧困地區編制好村土地利用規劃,做好縣域、鄉域的村莊布點的安排。到2020年,深度貧困地區要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村莊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安排好這些易地扶貧搬遷的用地規模和布局顯得尤為迫切,我們考慮結合不同類型的村莊,做好各類用地的統籌,對于易地搬遷村莊的選址要做好資源包養感情環境承載力評價和建設適宜性評價,有效防范地災,在規劃規模、計劃指標上給予優先足額充分的保障,做到應保盡保。

對于深度貧困地區宜居宜業重點發展的村莊優先進行規劃,合理安排農民包養的住房、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產業發展、生態建設等用地的規模、結構、布局和時序,規劃生態良好宜居宜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鄉村發展格局,為脫貧攻堅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推動深度貧困地區形成綠色發展方式

記者:在支持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中如何協調建設發展、耕地保護、生態環境保護三者之間的關系?

相關負責人:在支持扶貧開發中,我們始終堅持綠色發展的理念,在保障發展的同時,采取積極的措施改善土地生態環境,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比如我們考慮深度貧困地區資源條件和生態環境的要求,同時支持深度貧困地區因地制宜地發展農業,多種經營。

《意見》提出,允許在不破壞耕作層的前提下,對農業生產結構進行優化調整,仍然按照耕地的管理。又比如,我們通過對農村的田、水、路、包養網包養網dcard、村實行土地綜合整治,極大地改善了耕地和農業生產條件,有力支撐了“藏糧包養站長于地”的戰略實施,有力地促進了農業轉型發展、新農村建設、生態環境的整治,助推了扶貧攻堅。同時為了保障深度貧困地區建設項目及時落地,《意見》提出,涉及到農包養一個月價錢用地轉用和土地征收的建設項目,可以邊建設、邊報批,涉及占用耕地的允許邊占邊補,省級以包養app下的基礎設施、易地扶貧搬遷、民生發展等建設項目,確實難以避讓永久基本農田的,可以納入重大建設項目的范圍,由省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辦理用地預審,由國務院包養網站批準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征收,提高用地審批的效率。

下一步我們將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立足多目標、多功能的定位,積極拓展土地整治的功能,豐富土地整治的內涵,發揮土地整包養故事治的平臺作用包養,大力支持貧困地區,特別是深度貧困地區,加快推進土地整治,在綠色發展中支持、服務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國家重大戰略的落地。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